(通讯员 图书馆 周未)9月7日,学校图书馆联合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在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“月下诗情知多少”经典诵读活动。此次活动由图书馆老师魏菊香主持。图书馆副馆长周未、采编部连星华部长作为特别嘉宾,与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百余名师生代表共赴一场中秋“诗词”之旅。
活动在长沙传统民谣《月亮粑粑》中拉开序幕。魏菊香从中秋文化溯源、中秋传说、节日习俗、文学记述等方面讲解了中秋节的有关知识。与此同时,魏菊香讲解了与中秋相关的文化名人、诗词经典,推荐了《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》《节日之书: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等书籍,并为学生深情吟诵了她原创的诗歌《荷池月夜》,以此鼓励大家把书籍当成人生的终生伴侣,用心去选择,用爱去陪伴。
“从古至今,月亮,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宠儿,也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,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。沿着诗歌源头顺流而下,就会发现,月亮与中国诗词的关系源远流长。”周未向师生介绍了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。
随后,来自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的七名学生也上台深情吟诵。他们带来了《中秋月》《枫桥夜泊》《月夜》《望月怀远》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等经典诗词的诵读。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、一篇篇动人心弦的诗词,师生们共同徜徉在古诗词的历史长河中,去对话诗人质朴真切的情思,去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。整场诵读活动,节目精彩纷呈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们对经典文化的敬畏和对诵读的热爱。
9月8日晚,图书馆还联合湘菜学院,组织读者协会会员开展了制作月饼品中秋活动。周未和会员们分享了以《嫦娥奔月神话的历法阐释》主题的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。他提到据史料记载,从周朝开始,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,中秋节可能与秋分祭月习俗相关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,是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他特别向读者协会会员推荐了《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》一书,并介绍了如何访问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找到该图书,希望会员们认真阅读,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,以此增强民族和文化自信。
此次活动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。同学们在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里、在卷帙浩繁的诗词表达里、在诗情画意的场景再现里,了解了中华优秀节日传统文化内涵,也感受到了中秋之美。
(一审:周易;二审:匡芳;三审:曾永强)